客户端
中食融媒 中食舆情
打假治敲监督电话:010-63272076
打假治敲监督电话:010-63272076

"三不"原则坚守质量 一颗匠心做好豆腐
——访山东惠民县东方豆制品董事长杜美收

2021-03-12 00:00:00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刘汝欣

梦想是初心,成就离不开执着。为延续杜家桥豆腐皮传统制作工艺,山东省滨州市的惠民县东方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美收退役归来后,深入挖掘惠民县特色豆制品产业,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托起梦想。

保持初心传承技艺

作为惠民县清河镇杜家桥村的后代,杜美收从小跟着父母一起制作售卖豆腐皮,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豆腐皮行业因利润较低,致使很多人选择其他行业,豆腐皮销量一路下滑。惠民县特产杜家桥豆腐皮传统制作工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境地,为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也为将杜家桥制作豆腐皮的传统工艺流传下去,2011年,杜美收在家庭式作坊生产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惠民县东方豆制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豆制品生产,并获得“杜桥”独立注册商标使用权,延续了老品牌。“目前,公司高薪聘请的老师傅也在不断地带徒弟,确保这门手艺能够长久流传。”杜美收说。

惠民县东方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美收

“杜桥”豆腐皮精选优质大豆,采用纯净黄河水,经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泼制、压榨、揭皮、入味(调制)、摊凉等10几道传统手工工序精制而成。现如今,“杜桥”品牌依托百年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研发技术,使豆腐皮的保鲜保质期限达到120天,在打破“现做现吃”传统观念的同时,保持了“现做现吃”的传统美味。同时,公司还推出了以豆制品为主角的特色豆腐宴,真正将小豆腐皮发展成了美食大产业。“杜桥牌”手工豆腐皮制作技艺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名小吃及“到山东最想品尝的100种特色美食之一”等称号。

坚守品质创新研发

为保证产品质量,杜美收提出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这“三不”原则,告诫员工要牢牢守住质量命脉。

除了生产豆腐皮,近年来,公司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村庄+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集土地流转、大豆种植、收购储存、大豆深加工、生产饲料、畜牧养殖、冷链物流、有机肥、大豆种植于一体的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一条龙式融合发展,并助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种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清河大豆种植特色镇。

公司通过与山东省农科院对接,获得了大豆良种供应和大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托管大豆种植面积5000余亩,形成了种、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模式。其生产的鲜豆腐、冻豆腐、五香豆干、原味豆皮、黑豆皮、豆泡等6大系列20余种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带动增收致富乡亲

公司对托管土地的大豆种植户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保证了大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相对于种植玉米,种植大豆省时省力且投入少产出高,易管理,每亩较以往多增收20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现已带动周边种植大豆农户1500余户,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吸纳周边村庄百余名贫困人员就业,每人每年增收3万余元,帮助其实现了脱贫。杜美收还先后出资8万元救助失学儿童,协调公司安置15名退伍军人就业,并通过带动就业和钱物救助,帮助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孙子故里”惠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清河镇百年传承的手工工艺,使“杜桥”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公司的各种豆制品也成为家庭餐桌的必备菜品。

谈到未来规划时,杜美收坦言,公司将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不断壮大企业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生产中来,使企业、村庄与农户成为融合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同时,公司还将联合政府及合作社,做大做强大豆种植业、加工业。“希望公司在未来能实现‘大豆有东方’的奋斗目标。”杜美收表示。

  《中国食品报》(2020年08月21日05版)

  (责编:高慧)

热点专题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