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武汉召开
本网讯 9月24日,2021年度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汉开幕。来自中国、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的50余名院士、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300余位食品安全与健康行业的业界同仁、师生代表齐聚会场,围绕粮食安全、硒与营养健康、生物技术和康养科技创新等话题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义不容辞肩负着立足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攻克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重任。”武汉轻工大学校长董仕节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说,相信本次论坛将进一步推动食品营养与健康行业对接科技前沿、汇聚特色资源、集成大平台建设,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发展。
“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着力打造的重点引智项目,‘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旨在鼓励全省高校邀请各学科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访问讲学、开展各类合作,助推我省高校与世界著名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赵泽刚在出席开幕式时表示,武汉轻工大学举办本次论坛,与国际国内同行广泛交流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前沿进展,将有利于促进湖北省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技术、营养健康与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接世界先进科技,加快硒与营养健康、大健康等产业发展。
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李硕在致辞中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也对粮油食品安全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们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广泛分享关于促进食品和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观点,充分展示行业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保障食品安全、赋能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研究员在论坛上作《食品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预警控制》的主旨报告。他说,黄曲霉毒素是广泛污染农产品的一种真菌毒素,因其自然发生、种养收储运污染环节多、难彻底消除,对人体危害极大,而高灵敏检测对保障生命健康意义重大,能及时检测发现污染,防止其进入食物链,避免危害。李培武院士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创建了多种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他现场介绍道,这些多样化标记探索根本目的均是为了提高灵敏度,解决检测灵敏低的难题,目前这些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减少污染损失和保障消费安全。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教授作《国硒中心硒作为》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硒+X”理念的内涵,通过以硒元素为主体,其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贸易、流通、旅游、金融、信息、健康、科技等为载体和附加,将硒元素作为构成产品价格的核心要素,突出硒元素的重要保健作用和功能。未来,团队会继续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多样化功能性硒食品开发,以及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功能性硒食品开发,着力于硒标准与硒品牌体系打造,进一步构建与完善硒学科体系,用“硒+X”理念为健康中国赋能。
论坛上,美国油脂化学学会主席、美国田纳西大学Douglas G. Hayes 教授作《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的进展 (An Overview of Biobased Surfactants)》报告;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邓子新院士作《高端大健康产品的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创造》报告。
据悉,本次论坛将持续到25日,论坛还设置了“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技术研讨会”“硒与营养健康国际论坛暨富硒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讨会”“营养健康与生物技术”“大健康-康养论坛”“青年论坛”等多个分会场。
(熊家明 聂铭静)
责任编辑:彭宗璐 审核:欧阳美华
热点专题
夏季标配竟是"定时炸弹"!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
原标题:轻则生病,重则没命!夏季标配竟是"定时炸弹"!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 夏天,对于很多“吃货”来说是最幸福的季节:啤酒、毛豆、小龙虾,西瓜、冷饮、冰激凌……于是很多人开始“放肆”吃。 不过专家提醒,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轻则生...
“微醺奶茶”火出圈,喝后呼气检测超醉驾标准
群雄逐鹿的奶茶市场,如果一成不变肯定难保生意长虹。日前,一种“酒精+奶茶”的微醺搭配成功“出圈”,添加了百利甜、威士忌的奶茶脱颖而出,吸引不少人购买。不过,昆明市五华区检察院发现,这种奶茶店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含酒精饮品的情况。记者走访南...
羽衣甘蓝、洋蓟…这些网红蔬菜真的无可取代?
原标题:高大上的网红蔬菜 真的无可取代?营养、健康、新鲜是当下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追求趋势,特别是进入高温天气之后,大家的胃口也变得略显“疲软”,对烟熏火烤和浓油赤酱的重口味兴趣缺缺,反倒是各款绿色蔬菜成为美食达人们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的主角。...
轻则中毒腹泻,重则致癌致命!千万别这么吃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同时也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 看看这些教训,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警惕饮食中的“剧毒陷阱” 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