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兴文县周家镇聚焦产业发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2021-12-03 16:22:09 中国食品报网

  本网讯(记者 黄照)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周家镇针对如何巩固“两项改革”成果成效,坚持以“夯基础、调结构、壮支柱、促转型、惠民生”为发展思路,聚焦产业发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全新动能。

扩大产业规模,夯实基础

  强化政策支持。镇党委政府按照“宜桑则桑”的思路,大力推广在桑养蚕,在蚕棚建设、桑树种植、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对标准化蚕棚、共育室建设分别给与2000元、10000万元每个的定额补助,在小蚕共育、桑园倒租返包方面给予资金奖励,县茧丝绸公司严格执行蚕茧“保底价收购”政策,让群众收入有保障,养蚕能放心,村民栽桑养蚕积极性得到提高。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宣讲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盘活丢荒、闲置耕地,唤醒“沉睡”土地资产,村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参与并签订合同,引导扶持养蚕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集约化发展蚕桑产业,激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促进蚕桑产业再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镇流转土地3000亩,在周家村、洛浦村、石屏村集中连片打造蚕桑基地8000亩,让周围群众看得见产业,摸得到收益,用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蚕桑产业,实现增收致富,让在家空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截至2021年全镇共发展20123亩,共养蚕12900张,预计产茧114.206万公斤,产值6014.775万元,养蚕户人均增收6370元。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质量

  加强资金保障。坚持把对上争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上成功争取农业农村部1000万元产业强镇项目资金和600余万元县级配套资金用于发展扩大桑树种植面积、标准化蚕棚修建以及蚕桑科技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蚕棚25个,新建共育室8个,目前累计标准化蚕棚1419个,共育室40个,现代化蚕桑科技园1个。巩固技术支持,建立“蚕茧站+共育室+专合社+蚕农”的技术服务体系,狠抓小蚕共育、纸板方格簇自动上蔟和仪评收茧“三大蚕桑关键技术”、“智慧蚕桑”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减少中间环节,释放了劳动力,实现产业发展节本增效,蚕茧质量提档升级。

  同时蚕茧站对养蚕大户、蚕桑专合社采取集中或一对一技术培训,让蚕农科学种养桑蚕,2021年累计线上线下指导15次,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涉及农户400余人。创新管理模式。为做优产业,提升质量,实行“蚕茧站+共育室+专合社+蚕农”的蚕茧生产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便于对零星小蚕户进行管理,做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发放蚕种、统一收购蚕茧,目前周家镇茧丝质量普遍达到缫5A、6A标准,实现企业与蚕农效益最优化。

创新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

  挖掘栽桑养蚕新模式,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发挥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是立体布局,错季生产。利用栽桑养蚕每年空余时间,根据竹荪、彩云菇生长特点和喜好,在桑园积极推广“桑+荪”、“桑+菇”立体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蚕桑歇季不歇地,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目前全镇已推广“桑+荪”、“桑+菇”等林下经济1100余亩,亩产值达12000元以上,净收益6000元以上,“十四五”期间拟在全镇推广发展林下经济4000亩以上。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融合发展。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打造桑园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园,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在“桑+荪”、“桑+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桑+N”产业,增加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桑园综合利用产值取得突破 。全镇在种植竹荪、彩云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探索种植重楼、白芨、沙仁中药材360余亩,年产值400余万元,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县上对中药材种植的政策支持,扩大面积。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全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紧紧围绕兴文县委“4+3”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赵钰  审核:欧阳美华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