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更适合儿童?恐怕只是营销手段

2022-04-19 09:23:30 光明网

  相关部门不妨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野蛮生长”的“儿童食品”纳入法治的轨道。

  食品打上“儿童”标签,就一定安全了吗?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出于孩子饮食健康的目的,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市场上所谓的“儿童食品”与其说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是一种营销策略。

  其实,对“儿童食品”的质疑由来已久。2015年,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昌邑分局根据群众举报,对某品牌“儿童酱油”立案调查,证实该品牌“儿童酱油”与普通“海鲜酱油”产品标准号一致,核心营养素的标示值也一致。工商部门由此认定,将这种酱油标示为“儿童酱油”的行为,欺骗、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属性知情权和正确选择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此外,还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儿童食品”相对于普通同类食品来说,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更有害于人体健康。比如很多“儿童牛奶”“儿童酸奶”含有更多糖分,有些“儿童牛排”竟然含有反式脂肪酸,还有些“儿童版”食品的钠含量竟然比普通版的要高……对于这类高糖高钠的食品,营养专家普遍表示不适合儿童食用。

  作为父母长辈,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人们宁可花更多的钱,也愿意购买看上去更“适合”孩子的“儿童食品”。各种“儿童食品”也因此大量涌现,并堂而皇之地高溢价销售。可是,当消费者明白,自己花大价钱买的“儿童食品”,其实只是换了个“马甲”的普通食品而已,甚至比普通食品更不健康,还会继续购买吗?这类产品还有竞争优势吗?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从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来说,只有针对婴幼儿群体的食品标准。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产品包装上是否印刷“儿童食品”,实际上由商家自己说了算,相关部门很难监管。

  总而言之,事实上并不存在“儿童食品”这一分类,只有打上“儿童食品”标签的营销手段。商家的套路再深,只要秉持科学精神就不会受骗。作为消费者,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千万不要图省事,看到“儿童”二字就买,而是应该看配料表,看配料是否相对简单,看成分是否低盐、低糖、低脂、高营养密度,如果以上都是,那就是更适合孩子的食品。这种方式比较“费事”,但却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办法。

  此外,既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打着“儿童”旗号的食品,那么相关部门不妨顺势而为,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野蛮生长”的“儿童食品”纳入法治的轨道。如此,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物,不再在货架前迷惑不已。

(土土绒)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