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我国产学研共赢新格局

2022-10-25 05:00:00 中国食品报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产教融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在此背景下,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深度融合,对于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关键意义。当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正在为新一轮发展赋能,不仅能为食品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还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研究支撑、助推企业乃至行业快速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校企强强联手正是有效集聚各方创新要素、构建产学研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紧密型产学研融合新模式的有力实践。

企业入校 助力培养智能型食品工匠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食品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行业深度融合,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产品制造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大幅上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等广泛应用,个性食品消费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速推广,而传统食品人才难以适应企业的转型发展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高校将企业引进来,让企业的市场需求、技术人员、设备设施深入高校,有利于更深入地汇聚企业与高校双方力量,培育企业急需的扎根食品产业发展、掌握现代食品生产工艺、具有数字化素养和工匠精神、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与智能化设备的现代食品“数智型工匠”。

  为精准把握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工匠精神等关键环节,逐步完善了“技数共生”智能型食品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组建“职教教师+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的调研团队,按“新技术应用—新生产变革—新岗位标准—新人才需求”的逻辑,调研数字化发展水平领先地区和数字化转型示范食品企业。在课程内容方面,学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解构数智技术层级,同时深化与新希望乳业股份公司的合作,投入专项资金4800万元,将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食品饮料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为“食品+机电+信息技术”“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方向产教融合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功能,从多维度畅通智能型食品工匠“技数共生”培养路径。

人才入企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壁垒

  近年来,宁夏奶业发展迅速,灵武市立足“黄金奶源带”区位优势,全面发力打造高端奶源基地,而这离不开高端优质奶牛的育种、繁育。位于灵武市白土岗乡泾兴村的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入驻着一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团队,双方开展校企合作繁育优质后备奶牛。

  2021年,兴源达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优质后备奶牛繁育基地示范项目”,立足宁夏养殖优势,通过实施克隆技术和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即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现高产良种奶牛的核心种群培育建立和快速扩群。该项目总体建成后,可具备年产2万枚胚胎生产和建设优质荷斯坦母牛核心群能力,项目获得的高产奶牛后代,既能增加牧场优质奶牛数量,又可作为改良扩繁高产长寿奶牛的母本,进一步进行后代扩繁,产出适应性良好、高产长寿的群体。

  业内人士指出,高校人才入驻企业,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研发一批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有利于打通企业和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壁垒,在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为特色食品产业提供新动能。

  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多年,在市场潜力、成长性上均具有广阔空间。9月底,为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九毛九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联合举行了产学研科研项目和三全育人基金签约仪式。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华表示,通过校企校地合作,设立“三全育人”项目基金,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将更有利于校企精准对接。接下来,华南农业大学将发挥以农业为基础的多学科优势,重点围绕贮藏保鲜、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为预制菜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切实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九毛九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崔弄宇表示,希望双方把握产业合作、人才培养等关键要素,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化预制菜产业创新,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提供新动力。

打造发展共同体 实现校企双赢

  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双方围绕柳州螺蛳粉酸笋、腐竹等传统特色食品项目展开深入研究,共同成立螺蛳粉联合创新中心;西北大学与西安市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西北大学冰峰饮品研究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广西农垦明阳淀粉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食品产业学院于9月底正式揭牌成立……除了师生外派至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高校引进企业项目与人才、借鉴经验完善教育模式外,校企共建联合研究中心、食品学院等发展共同体,也是近几年大火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螺蛳粉联合创新中心项目的合作范围涵盖酸笋菌群及成熟关键指标的确定、生产工艺标准化方案的建立以及现代化生产线的探索等,为柳州螺蛳粉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更多专业指导与支撑,进一步推动螺蛳粉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升级。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提升酸笋生产质量及标准,推动建立螺蛳粉酸笋的专业化、规范化生产,让消费者吃上标准更高、质量更有保障的螺蛳粉。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食品产业学院则聚焦食品产业前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学生就业创业等领域探索,打造一系列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教师队伍、核心实践项目,攻克关键性技术,研发出更多的食品类科技成果,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业内人士指出,人才和技术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校企共建发展共同体是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和平台,可以充分整合双方的资源,发挥双方在科研队伍、研发条件、项目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助力于企业生产技术提升和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实现双赢。

(高娇娣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10月25日05版)

  (责编:高娇娣)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