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红食品”成为“放心食品”
湖北枝江市读者王玥前段时间去外地旅游,发现很多网友都在推荐一家炸串小吃店。王玥满怀期待来到这家店,不大的店铺里挤满了等待的顾客。等了一个多小时,王玥才拿到食品,发现除了价高量少外,所谓的“色香味俱全”原来是用浓重的酱汁和厚厚的蘸料营造出来的。“没吃几口就觉得腻,而且食材也不太新鲜,有点失望。”王玥说。
最近,某品牌的“熬夜水”在年轻人中悄然走红,泡在瓶中的一整根人参尤其吸引眼球,商家广告宣称这款饮料可以修复熬夜造成的身体疲劳。张女士买了一瓶,感觉却不好:“味道很奇怪,好像勾兑出来的,喝下去没啥感觉,体会不到修复疲劳的作用。”有专家表示,那些所谓的解决熬夜后遗症、弥补身体虚弱等说法,更像是宣传话术。
部分商家为迎合消费者猎奇心理,以“新奇”吸引关注、创造销量,但往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有网友表示,在电商平台发现一款名为“烟糖”的产品,这种糖果外形酷似香烟,“有些学校周围的小商店也在贩卖,很受学生群体欢迎。但这就是打擦边球,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引导”。
月销量超10万的果脯被爆出菌落总数超标,多位带货主播推荐的蜂王浆被查出质量指标不合格,标榜健康养生的轻食被发现存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网红食品”为何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一位经营网上食品店的店主表示,食品单价低、复购率高、容易促成冲动消费,适合网上销售模式。有的经营者在网上营造声势、带动流量,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实现利益最大化。“部分商家追求的是一锤子买卖,没有长久经营的打算,因此对食品安全问题并不重视。一些平台也缺乏完善的反馈和监管机制,导致不良商家浑水摸鱼。”这位店主表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监管部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需要形成合力。“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细化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督促平台加强自律、畅通举报投诉通道、提高违法成本,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食品安全监管。商家和平台需要加强自律自觉,合法经营、正当经营、健康经营。消费者应加强自身辨别能力,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看清食品标签,避免跟风购买。”
广西钦州市读者黄跃成表示,“网红食品”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食品本身,消费者买到问题食品后维权难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部分电商平台处理投诉时的态度不够积极,解决纠纷方式比较单一,加大了维权难度。”黄跃成说,电商平台应该充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问题食品取证难、检测难、认定难等原因,就忽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记者向子丰、臧林熙参与采写)
热点专题
消费领域的这些“坑”,你踩过吗?
原标题:“价格刺客”频现、餐馆用预制菜不告知、电商“保价”存套路…… 消费领域的这些“坑”,你踩过吗?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
过年肉、油、坚果怎么挑?这些办年货秘籍你要知道
肉价差十倍 家养的肉就更好吗? 过年少不了买点生鲜肉类囤起来,做年夜饭的时候给亲戚朋友露上一手。不过,挑肉可是有讲究的。许多人看到“纯天然”“家养”等字眼就会将其与“无公害”等同起来,...
年货俏销
随着春节临近,春联、灯笼等年货俏销。 ↑1月9日,市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年货市场购买年货饰品。新华社发(梁子栋摄) ↑1月9日,市民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一家商店选购春节饰品。新华社发(谢万柏摄) ↑1月9日,市民在安徽省亳州市...
吃橘子导致核酸阳性,真的吗?
“核酸检测前千万不要吃橘子!”“这些酸性食物会让你的核酸呈阳性!”……近日,网上流传吃橘子等酸性食物会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说法。 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这些说法,是因为有人在家用橘子汁做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两道杠”。视频中,操作人员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