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宣传打“擦边球”

蛋白粉市场有待规范

2022-11-30 05:00:00 中国食品报

  “200多元购买的普通蛋白粉饮料,却被他们以保健食品的名义以5000余元的高价卖给老年人。”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上海浦东警方所公布的一起案件中,被实施诈骗的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纷纷掏钱购买了这些没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实际上,在日常选购商品时,不少消费者对此有所困惑,对蛋白粉固体饮料与蛋白粉保健食品有所混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均发布选购蛋白粉等固体饮料的消费提示,固体饮料属于普通食品,不是保健食品,也不是药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作用,消费者勿要轻信其具有“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宣传。

标识标注不合规

  蛋白粉类的产品种类繁多,有保健食品、食品等。以“蛋白粉”为关键字在电商平台搜索,则可查询到多款蛋白粉的保健食品及固体饮料。在宣传上,仍有一些蛋白粉固体饮料类产品在打“擦边球”。

  蛋白粉的品牌种类多样,基本上固体饮料在产品包装上均标注了“固体饮料”的字样,但也有个别产品包装上“固体饮料”的标注位置相对隐蔽,且字号明显小于“蛋白粉”等字号。在电商平台上,有一些蛋白粉固体饮料产品在产品简介处并没有“固体饮料”的明确标识,且在产品付款页面上也标注“蛋白粉”。

  在宣传上,多个品牌的固体饮料产品有打“擦边球”之嫌,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在产品的购买页面标注“增强免疫力”,并且强调产品的适宜人群。

  对于固体饮料市场的乱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曾多次发出消费警示。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发布的消费警示显示,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宜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2022年1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指出,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应当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固体饮料”,字号不得小于同一展示版面其他文字(包括商标、图案等所含文字)。固体饮料标签、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进行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用于未成年人、老人、孕产妇、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人群等特定人群,不得使用生产工艺、原料名称等明示、暗示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功能以及满足特定疾病人群的特殊需要等。此公告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此前生产的产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执行标准不一

  对于蛋白粉产品类别,2021年12月,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议,消费者要注意查看蛋白(质)粉产品执行的生产标准。目前,国产品牌蛋白(质)粉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或执行固体饮料、运动营养品、保健食品等国家标准,或执行企业标准。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更好地辨别蛋白粉固体饮料与保健食品?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指出,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国家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另外对运动营养食品、固体饮料等又各有管理要求,在生产这几类产品时均可按具体要求使用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原料。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蛋白粉固体饮料与蛋白粉保健食品之间有明显区别。蛋白粉固体饮料属于食品,但蛋白粉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经过了严谨的科学验证。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蛋白粉保健食品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拥有我国保健食品专用“小蓝帽”标志。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原料有严格的规定且有追溯机制,经过试食功能试验证明后给予认证,所有保健食品都须标注,以跟药物和普通食品相区分。蛋白粉固体饮料属于食品,没有“小蓝帽”认证,包装上要标出“固体饮料”,没有保健功能的标注。

市场前景可期

  近年来,蛋白粉类产品备受公众青睐,而其消费群体也趋于年轻化。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蛋白粉相关企业4398家,其中在业、存续的企业有2505家。近10年,我国蛋白粉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2—2027年中国蛋白粉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健身运动热潮兴起与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不断规范,加速了蛋白粉行业的发展。蛋白粉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4年中国蛋白粉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

  朱丹蓬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的消费者对于体重、颜值、营养、大健康的管理,已经深入人心。他建议,消费者应以品牌为核心,正规的渠道为保障,对蛋白粉产品进行理性消费。

  对于消费者如何选择蛋白粉类产品,王大宏建议,一方面,要帮助消费者弄清为什么要补充蛋白,比如蛋白对身体有什么营养作用?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判断身体是否缺乏蛋白质?另一方面,需要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即提醒消费者去正规商业机构购买品牌产品。

  (伍月明)

 

  《中国食品报》(2022年11月30日06版)

  (责编:朱美乔)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