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十条”出炉后预制菜会退热吗?
近年来,食品消费顺势而为产生新变化,预制菜市场开始进入“火热期”,具有方便快捷、种类丰富等优势的预制菜持续走俏市场,成为商家、资本和一些地方追捧的餐饮新“风口”。
12月7日,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出炉,进一步弱化出行的不利因素,显著释放流动性,餐饮业也逐步回暖,堂食开放。
消息落地仅半日,多家头部互联网平台相关数据就显示异动,部分数据显示出一定的及时性和先导性,锚定出医药、旅游、餐饮、零售等产业的回暖预期。各地的餐饮业消费需求逐步升温,后疫情时代,预制菜行业如何长期“跑赢”?
后疫情时代,还会在家吃预制菜吗?
经历三年疫情的洗礼,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预制菜因即买即食,打包方便、美味更进一步深得民心,销量暴涨,资本下场,企业扎堆,预制菜C端市场在疫情助推下至少提速5年。
然而,除了口感、价格、人才和设备,预制菜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市场容量足够大的刚需性消费场景。
一位在家囤了不少预制菜的互联网从业者表示:“等疫情结束,有外卖和堂食那么多选择,我可能不会再在家吃预制菜。”
同时,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不少业内相关人士也开始关心这样一个问题:疫情之后,餐饮业预制菜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结束吗?答案是不会!
众所周知,预制菜在疫情期间餐饮商家的“自救举措”中地位特殊。它可以消耗门店积压的食材,还不需要后厨烹制,甚至不需要上线外卖平台,直接通过门店即可销售,可以说从很多方面都达到了餐企渴求的“降本增效”的效果。所以很多仍在经营的餐饮商户,除了上线特定的外卖,同时也做起了预制菜、半成品菜的生意,很多人疑问:“一旦堂食全面恢复,预制菜还有没有市场?”
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则是:预制菜、半成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特殊时期对于饮食方式的妥协,一旦有机会在餐厅吃饭,预制菜便会失去市场、销量大幅回落。
事实上,预制菜不等于料理包,这决定了预制菜零售市场的可能性。
预制菜市场方兴未艾
冷食周刊认为,后疫情时代,预制菜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预制菜作为近年来餐饮产业化发展的成果,方便且高效率,不仅仅在餐厅后厨,还很早就已经走进了中国人的家庭厨房。如果能够解决家庭餐饮消费对品质、方便的核心诉求,很大一部分市场对预制菜仍然开放。
近期,顾客在家做菜所获得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能延续下去。加之不少知名餐企也都在经营压力之下倾力打造自己的预制菜,产品品质进一步得到提高,新加入的消费者们自然会有更高的留存度。在电商平台上可以发现,原本针对B端的料理包产品的销量也相当可观,C端消费者的预制菜需求需要更大的满足。
怎样能把预制菜从新兴事物发展为日常消费品?王家渡食品常务副总经理李鹏认为,第一,企业要努力增强终端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正面认知;第二,企业要从需求端出发,不断更新口味锁鲜技术、操作难度和配送服务等,改善消费者的预制菜体验;第三,行业要建立组织和标准来做规范和有序引导;第四,行业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设施。
三餐有料董事长林志勇则表示,重点在于如何打造差异化场景,比如露营。一般来说,选择露营或野餐的地点较为偏远,附近没有餐饮店甚至便利店,这个时候用水煮或者热一下的预制菜就是最佳选择,方便携带,有DIY乐趣,味道也比普通的速食食品要好。
“社会预制团餐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大型活动或者食堂,追求在短时间内制作大量的餐品,使用预制菜,能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元禾原点创投投资总监徐昉表示。
此外,再加上预制菜逐渐清晰的“节令”属性,部分地方政府对婚宴“应办尽办”的指示,以及“元旦、春节”双节到来之际,各大企业都在备货抢占元旦和春节年夜饭市场。以“预制菜”作为关键词搜索时发现,不少商家的预制菜产品月销量均已过万,预制菜已经妥妥地成为年夜饭C位。预计,预制菜行业将会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迎来火爆的市场。
(预制菜365)
《中国食品报》(2022年12月15日05版)
(责编:鲁粉玲)
热点专题
最“春天”的应季菜,吃多了会中毒!
究竟什么菜最有“春天味儿”,在我这里答案就是香椿摊鸡蛋。 有一天,老妈突然神秘兮兮地跟我说,你尝尝今天的香椿煎蛋有什么不同。 我吃了一口就发现其中的古怪,香椿软塌塌的,也没有那股特有的香味儿和鲜味儿。 老妈说,这可是遵循某电视节...
真空包装食品不冷藏可能更危险
很多消费者认为,真空包装的食品不容易坏,但事实却是:如果食品被真空包装后不冷藏/冷冻,那么比不抽真空更危险。 真空包装是一种“气调保鲜”工艺,同类的还有充氮气。食物的变质与氧气密切相关。一方面,油脂在有氧环境中发生氧化,会产生“哈喇味...
儿童调味品,智商税还是真需求?
本报记者 高娇娣 近一段时间,各地市场上出现了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调味品。作为一条新的赛道,儿童调味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有人认为,需求决定市场,儿童调味品满足了儿童这一细分人群的需求;但也有人认为,儿童调味品其实...
可生食鸡蛋:“无菌”不等于“无风险”
近期,宣称比普通鸡蛋“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可生食鸡蛋在席卷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加速内卷。可一旦说到生食鸡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每吃一枚生鸡蛋就像打开一个细菌盲盒,有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风险。没有煮熟的鸡蛋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