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文章丨特要有“品”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题:特要有“品”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足功夫,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服务城乡、致富农民。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打好“特色牌”。我国疆域辽阔,新疆吐鲁番的葡萄、黑龙江五常的大米、山东烟台的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品种。各地“跳出本地看本地”,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打造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同时科学把握差异性,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不盲目跟风。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适应需求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随着人们健康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需要质量更好、品质更优的农产品。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施行,通过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久久为功擦亮品牌,拓宽致富路。近年来,农业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显著提升,但多而不精、大而不强仍是发展瓶颈。通过加快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特色产业从“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另一方面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促进品牌营销,实现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转变。
让乡村特色产业更有“品”,离不开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进一步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要加强政策扶持引才育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围绕“品”字下功夫,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就会不断带动强农富农,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华社记者 潘洁)
热点专题
最“春天”的应季菜,吃多了会中毒!
究竟什么菜最有“春天味儿”,在我这里答案就是香椿摊鸡蛋。 有一天,老妈突然神秘兮兮地跟我说,你尝尝今天的香椿煎蛋有什么不同。 我吃了一口就发现其中的古怪,香椿软塌塌的,也没有那股特有的香味儿和鲜味儿。 老妈说,这可是遵循某电视节...
真空包装食品不冷藏可能更危险
很多消费者认为,真空包装的食品不容易坏,但事实却是:如果食品被真空包装后不冷藏/冷冻,那么比不抽真空更危险。 真空包装是一种“气调保鲜”工艺,同类的还有充氮气。食物的变质与氧气密切相关。一方面,油脂在有氧环境中发生氧化,会产生“哈喇味...
儿童调味品,智商税还是真需求?
本报记者 高娇娣 近一段时间,各地市场上出现了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调味品。作为一条新的赛道,儿童调味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有人认为,需求决定市场,儿童调味品满足了儿童这一细分人群的需求;但也有人认为,儿童调味品其实...
可生食鸡蛋:“无菌”不等于“无风险”
近期,宣称比普通鸡蛋“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可生食鸡蛋在席卷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加速内卷。可一旦说到生食鸡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每吃一枚生鸡蛋就像打开一个细菌盲盒,有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风险。没有煮熟的鸡蛋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