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让中国人端牢“中国饭碗”

2023-03-03 04:00:00 中国食品报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地区自然灾害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世界性粮食危机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综合世界和中国现实形势,我国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这一科学命题,确保“中国饭碗”端得更牢靠、更健康。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天有十四多亿人民要吃饭,并深知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粮食生产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一直深受世人赞誉。

  如今,虽说我国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粮食连续多年稳产高产,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即便如此,我国在粮食安全危机忧患意识上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国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的战略考虑。这既是食物选择的趋势、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更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及食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安排。

  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树立大食物观”?其实,归根结底无外乎做好三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确保量足,要稳产高产。我国人口众多,每天的食物需求是刚需量,倘若没有充足的粮食产量作为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全国夏粮、早稻和秋粮的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粮食增产。毫无疑问,将来无论任何时候,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始终是我国毫不动摇的基本目标政策。

  二是确保类全,要丰富多元。“树立大食物观”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目前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必须摒弃以往狭隘地把粮食仅仅等同理解为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的观念,而要树立菜果茶、肉蛋奶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组成部分这一观念,从单纯的陆地向“海、陆、空”全面迈进产粮要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在适合的地区选择适合的粮食和食物产业,宜菜则菜、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肉则肉、宜饮则饮。把大食物品类搞齐全、搞丰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

  三是确保食安,要高质安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粮食生产和食物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食安质量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占据了相当的份额。粮食流通体系安全可靠,粮食仓储设施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应急供应网点布局逐步完善,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完善的管理水平作为支撑,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都具备了较高的国际化标准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大幅提升。

  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理念,不断提升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机制,可以保证广大人民饭碗端稳端牢,吃得放心舒心。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科三级主任科员 徐以成)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03日08版)

  (责编:王佳仪)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