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研究获得进展

2023-03-27 04:00:00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获悉,其研究团队在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白藜芦醇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葡萄、花生、虎杖等植物中的天然多酚,在食品、药品及日化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由于白藜芦醇性质不稳定、水溶性差等特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利用运载体系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是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该团队总结了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并对近年来有关白藜芦醇的运载体系进行综述,提出现有运载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白藜芦醇的运载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白藜芦醇化学名称为3,5,4’-三羟基苯二烯,熔点256℃—258℃,为无味、白色的针状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需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保存,可与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氨水发生显色反应。白藜芦醇的存在形式主要有4种:顺、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反式白藜芦醇苷,其中,反式白藜芦醇具有芳香环、酚羟基及双键等官能团,且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近年来白藜芦醇的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研究,因此在食品、药品及化妆品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其在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少,因此,相关研究着重于提高植物中白藜芦醇含量或人工合成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功能成分应用于食品及保健品中,但在相关产品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加工与贮存。由于白藜芦醇水溶性差、稳定性差以及见光易发生异构化,其生物利用度较低,且食品加工工艺可能进一步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从而限制了白藜芦醇的应用。研究发现,通过纳米颗粒、乳液、脂质体、水凝胶、CD等运载体系将白藜芦醇进行包埋了可以显著改善其稳定性及水溶性,从而提高白藜芦醇的缓释功效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种生物活性的酚类物质,在食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等因素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开发与利用。为此,研究者们设计出各种白藜芦醇食品运载体系,这些运载体系可以增加白藜芦醇的溶解性、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

  但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制备纳米乳液、多重乳液运载体系时,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常见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对黏膜的刺激性、对皮肤的致敏性、致癌致畸性等,因此,运载体系缺乏天然、无毒、安全的乳化剂;纳米颗粒递送系统比复合物运载体系更稳定,但单一蛋白颗粒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容易受到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另外,目前关于白藜芦醇在运载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模拟方面,且多为初级研究,而对代谢及消化吸收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运载体系制备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生产成本,因此制备方法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同时,对运载体系运载白藜芦醇的靶向性研究还存在不足,较难实现白藜芦醇的靶向释放,因此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不高,生物活性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建议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力开发安全、无毒的表面活性剂(蛋白质、多糖),以提高运载体系的安全性;深入研究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制备,两者可通过共价结合或非共价结合增强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加强对白藜芦醇代谢消化机制的研究,开展动物实验以确定其代谢途径、毒性等;研究适合产业化生产的制备工艺,深入并拓宽运载体系在食品领域(如功能饮料、奶茶、保健食品、3D打印等)的应用;对运载体系进行修饰改性或者将多种运载体系结合,更好地实现白藜芦醇的靶向缓释,进一步提高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27日06版)

  (责编:杨晓晶)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