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镇海:聚焦“特”“优”做文章 加快“三农”高质量发展

2023-05-31 11:35:56 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紧紧围绕“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持续加大要素、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美丽、高效”的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肥药两制”综合改革试点区等荣誉,在近5年的浙江省、宁波市两级草莓、水果番茄等特色优质农产品评比中,该区斩获半数以上金银奖,成功打造“小而强”“小而美”的镇海共富样本。2023年,当地通过“抓改革、提效能、促融合”三大抓手,紧盯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5%,一产投资额超1亿元的目标,打造农业名特优产业“镇海特色”。

实施规划引领工程写好“改革谋划”文章

  以“兴产富民”为导向,镇海区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富民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立足本地,明确产业布局。镇海区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明确“一核二翼四区八园”农业产业布局,实现板块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在充分调研水土、气候、品种等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本地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和市场需求,确定了水果番茄、葡萄、草莓为全区三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

  补强短板,搭建产业平台。镇海区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按照集中布局、集聚投入、集群发展的要求,对标国家一流现代农业园区标准,推进规划面积1.23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20%以上的南岚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能级农业平台建设。加快水果番茄精品园二期、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市级千亩蔬菜保供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同时,依托甬江科创区资源,加快蛟川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打造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

  深化改革,保障农业用地。镇海区加快推动农业“标准地”改革,健全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激励机制,建立招商标准,积极推动“南岚湾”澥浦片区标准地改革试点落地见效。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在符合耕地保护利用政策基础上,优先安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和农业设施用地。

实施创新创业工程    写好“科技引航”文章

  深入推进特色产业精品化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高效、高值特色产业。科技强农激活力。镇海区围绕全区产业特色,推行“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新型推广模式,打通农业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2023年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2个以上。按照“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推进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打造一批有示范标杆作用数字农业工厂,提升农业产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2023年争创4家数字化种养基地,1家数字化工厂,1家未来农场。

  机械强农挖潜力。镇海区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颖农业机械和谋划农艺农机融合项目,提升水果番茄等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建设,创建浙江省级重点环节农机服务中心1个,新建澥浦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座。

  人才助农添动力。镇海区加强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50人次以上,各类实用人才培训300人次以上。结合南岚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在番茄、草莓、农业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绿色化等方面积极引进科研院士或业内专业团队,力争国家智慧农业宁波创新平台落户镇海。

实施融合赋能工程    写好“提质转型”文章

  围绕区域特色农业,实施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产业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为了强化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镇海区一方面是结合“肥药两制”改革,严格控制各类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聚焦重点品种和关键节点,强化专项整治、例行监测和执法检查,确保全区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023年创建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1个,新认定绿色食品2个以上。

  同时,为了发挥龙头引领示范作用,镇海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农民合作社提升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倍增强能等计划,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经营者素质,不断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2023年,该区新增浙江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个以上,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以上。

  为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镇海区充分利用镇海近郊的区位优势,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打卡地”,提升精品农业发展价值空间。完善以“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在资金、税费、对外展销等方面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建立以“镇蜜”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各经营业主自有特色品牌为辅的品牌体系,以品牌化发展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力争2023年水果番茄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戴鼎威 高翔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欧阳美华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