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韩公子”:做产品如写书法,起笔细腻,落笔刚正

2024-02-05 16:23:57 中国食品报网

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案前尽兴挥毫的“韩公子”,手中笔走龙蛇,丰筋多力,谈笑间一幅作品便已跃然纸上,在数字化世界中平生出一份古朴之美。在“古风公子”的儒雅和“质量人”的严谨中,韩岩灼总是切换自如。

作为伊利集团酸奶广东工厂的一名质量管理人员,韩岩灼认为,书法是艺术,是生活,质量是坚守,更是责任。

书法需恒心,品质应如是

古人云:善书者,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书法一笔一划、一撇一捺的演绎,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坚持,把控产品质量何尝不是如此,需要的不仅是专注,还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创作时只要一笔失误就会影响到整幅作品,质量工作也异曲同工。每个关键控制点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了对品质的追求。”这是韩岩灼在练习书法时悟出的道理。

来自生产部的陈凯旋与韩岩灼是多年同事,两人于同一年入职伊利。陈凯旋对韩岩灼认真的工作态度印象深刻,“他对每一个质量关键控制点都很严格,很较真。他对数据也很敏感,绝不允许‘差不多’存在,过程出现些许波动他总是第一时间就拉着我去排查。”

日常工作中,有人为了方便会向韩岩灼“求情”,设备能不能不拆检?能不能延期拆检?但最后都以韩岩灼的“拒绝”而告终,久而久之,大家都转变了思想,放弃了“讨价还价”的路子。

坚守“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视品质如生命。这句话一直贯穿在韩岩灼的工作生涯中。他对这句话最初的认知,是来自于师傅的叮嘱,而后这句话逐渐融入到了他对工序的严格把关中。

在韩岩灼看来,品质不单单是墙上的标语和喊出的口号,而是有着特殊的含义。于他这样的质量把关人而言,品质是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一场持之以恒的行动。

  伊利“质量人”的统一工作原则:“质量高于一切”

深刻记忆,种下希望

十几年前,伊利致力于改善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的一项公益行动——“学生公益奶”项目给身在大山里的少年韩岩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杯香甜可口的牛奶不仅仅是提供营养那么简单,还让他在吃不到早餐的情况下可以充满力量地去学习。

“这算是在我心里留下了一颗种子吧,让我在那种落后的环境下继续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后来,我很幸运地来到了伊利工作,感觉像是少年时的种子发芽、长大了。”韩岩灼说道。

成为一名新生代伊利人不久,韩岩灼还获得了“和总裁面谈”的机会。“我一直记得那天和潘总单独面谈的过程,他的亲和力让我忘记了紧张。他知道我喜欢书法后很欣慰,表示年轻人应该去学习和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我将这个爱好坚持下去……听完我的故事,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并告诉我‘先做伊利人、再做伊利事’,任何时候都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要相信所有的付出终会有收获,并将在之后的人生中成为宝贵的财富。”

 从受惠于“学生公益奶”的学生,到如今的伊利“质量人”,韩岩灼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变。

伊利当年的“学生公益奶”项目像一颗种子,在韩岩灼心里生根发芽。他深知,更好的回馈是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形成一种“善”的循环。在韩岩灼看来,一杯好奶凝聚着产业链上无数“质量人”的品质初心与善意,他和其他伊利人都在坚守“伊利即品质”,像为家人生产产品一样。

儒雅公子,“怒发冲冠”

“倾听消费者的反馈和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韩岩灼如是说。伊利对品质的追求,是从生产环节的质量到消费者的使用感受,都必须呈现一个闭环。

有一次,在接到消费者关于“酸奶盖膜难撕”,希望加以改进的需求后,他迅速梳理思路,组织专项会议推动解决。在韩岩灼看来,酸奶盖膜的易撕性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会上,生产部、供应部等相关部门均提及了自身的难处。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同事眼中爱好传统文化、颇具翩翩公子气质的“质量人”,罕见地一改往日儒雅的作风,变得“凶”起来。“你们自己试试,看看好不好撕。”经过多方协调,韩岩灼和业务部门协同研究出了解决方案,从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分析和排查,并和供应商进行了现场试验,酸奶盖膜难撕的问题在一周内完成了调整和改进。

类似“抠细节”和“较真”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只是韩岩灼工作中的一个微小切面。“质量人”是一群无声的守护者,他们的工作没有磅礴宏大的命题,只是怀揣着对创造品质产品的渴望去不断探索,用他们的坚守,为产品品质赋予实实在在的保障。

日前,伊利上线的3部“质量人”故事短剧在网上掀起了追剧热潮。《穿越的“韩公子”》短片中,韩岩灼凭借翩翩公子的气质,受到了网友的喜爱,短剧互动量高达16.3万。现实中,他将练习书法的心得融汇到工作中,继续坚持品质初心,脚踏实地做事。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惠州西湖凭栏远眺间,韩岩灼不自觉轻诵出这句苏词。苏东坡对于人生匆匆无常的感叹,影射到韩岩灼身上,更多是对未来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时光中奇妙因果的期待。

  (新藴)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王莎   审核:郑滢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