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一啜皆风华
时光中的食器之美 (下)
本报记者 辛 明 文/摄
翻开历史画卷,一幅幅画面跃然于眼前,中华文明繁星点点,深厚绵延……
历代相继,不仅是王朝更迭,由于当时政权、经济、民族和文化等因素,人们的饮食起居也发生着改变。与饮食紧密相连的器皿在不同时期同样呈现出不同的人文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更迭 文化多元
这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战乱严重影响了当时经济与生活的发展。但这一时期也是文化与艺术多元发展的时期,儒、玄、佛、道互相竞争、彼此渗透。同时,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争奇斗艳。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制瓷业,并没有因为战乱而停滞,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衣冠南渡以后,南方青瓷的发展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在青瓷发展的基础上,北朝晚期出现了白瓷。
另外,饮茶风尚也由最开始的巴蜀地区而沿江路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随着饮茶风尚在江南的普及,鐎斗这一煮茶器皿开始流行。其形一般底有三足、旁有持柄,流行于魏晋,常被塑造成兽足的形状,有的鐎斗两旁还附有方便提携的耳,或设有穿孔,方便系绳悬挂或随身携带。鐎斗本为行军用器,后传入民间。东晋南朝时期,则有青瓷鐎斗,可放于火上或火盆里用于煮茶。
在当时,用鐎斗煮完茶后,再将茶水倒入青瓷盏中,再放茶托之上,便于防烫。当时的茶叶中已可加入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
青瓷鐎斗
青瓷托盏
辽夏金元时期
民族割据 特色浓郁
公元10—13世纪,中国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辽(契丹)、西夏、金、蒙古(元)政权,这也让它们的民族特色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饮食还是饮食器皿上,都具有浓郁的北方少数民族色彩。
契丹族原是北方游牧民族,骑马放牧游猎是其主要生活方式,因此扁体弧底、适于悬挂在马鞍上的皮囊壶成了他们必备的生活用具。后来契丹人建立辽国,生活和生产方式与以往不同,皮囊壶也开始被陶瓷壶所取代。褐釉鸡冠壶便是此类代表,被誉为“契丹人的仿皮囊酒壶”。器身施以褐釉,壶身两大边缘堆塑泥条以仿造皮革接缝,并装饰以清晰逼真的针脚纹,形如皮囊容器。
同样由皮囊壶演变而来的还有西夏褐釉剔花扁壶,其小口、卷沿,正面装饰两组牡丹花纹。西夏瓷器虽深受中原影响,但在造型跟装饰上仍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扁壶侧耳方便携带,用于饮酒或饮水,是党项人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是古时某种名为“玉壶春”酒的酒瓶形状,早时的玉壶春瓶多为瓷器,至元代大多由金银制作而成。元代是玉壶春瓶的重要发展阶段,后世再做此物也多以此为原型。
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长盘,形如海棠花,配以黄、白、绿三色釉烧制,盘底落花游鱼,造型美观大方,为辽三彩中的精品。
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长盘
褐釉鸡冠壶
玉壶春瓶
褐釉剔花扁壶
明清时期
强化集权 选材考究
明清两代,中央集权更为强化,民族也再次迎来大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在饮食方面更为交融,清朝时期的“满汉全席”可谓自古以来的集大成之作。饮食器皿也向更为珍贵的原料、更为复杂的工艺、更加美观的外形转变。
明代漆器工艺进入黄金时期,并出现“螺钿”工艺,其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镶嵌在漆器上进行装饰的。例如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其白色螺钿与黑漆相映衬,黑白分明,既优雅细致又朴实清丽。明代还在螺钿基础上,运用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珍贵原料,发明了更为高端的“百宝嵌”工艺,使得器皿五颜六色、富丽堂皇。
白釉葵口碗,盛行于北宋,至明代依然被推崇。其碗口呈五瓣葵花式,釉色莹润白腻,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的美誉。于薄如卵幕般之胎体上压印纹饰,明朝工匠炉火纯青的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清朝至乾隆年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对于文化以及器物的追求达到了巅峰,对于玉石更为推崇。乾隆皇帝会用金瓯永固杯喝下新春的第一杯屠苏酒,但在御制新春诗中也可看到“屠苏延寿玉为觞”“玉爵屠苏百礼洽”的词句,可见除金瓯永固杯外,玉制酒杯或玉爵都是清宫在年节宴庆时,饮用屠苏的酒杯,象征长寿之意。而乾隆碧玉爵无论从选料还是制作来看,都极为考究,不失帝王之风。
白釉葵口碗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
清乾隆碧玉爵
隋唐时期
巅峰时代 酒茶深入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茂。饮酒作诗,喝茶交友在这时受到推崇。除了南方青瓷以外,北方白瓷在继承了北朝技艺后也得到较大发展。
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隋代李静训墓的白瓷龙柄鸡首壶,是白瓷器皿的一大精品,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其壶口圆形,外扩,束腰式细长颈,壶肩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张口作昂首啼鸣状;与之相对的一侧为直体曲颈伏首形龙柄,龙口衔接壶口沿,作饮水状。
历史上,文人作赋写诗以唐朝居多,饮酒成为一种雅道,酒具则成为雅器。唐代越窑青瓷瓜棱注子同为酒器,器身更高,呈瓜棱形,这也印证了该时期青瓷工艺的进一步提升。
黄釉褐斑贴花瓷壶将雕出的纹样做成印模,再把模压出的图案贴在器物的胎体上,有时还在贴花上加饰一层褐釉斑块,再施釉烧成。这也是隋唐时期瓷器里的杰出作品。
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茶用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这套出土于河北唐县的白瓷茶具,表明当时流行以煎茶法饮茶,而且过程考究。
唐代银器的工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的鎏金花鸟纹银碗,为葵瓣形口,内壁饰有两两相对的璜形图案,纹饰鎏金,颇为绚丽高贵。
白瓷茶具
白瓷龙柄鸡首壶
鎏金花鸟纹银碗
黄釉褐斑贴花瓷壶
越窑青瓷瓜棱注子及银杯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