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鱼值得一试

2021-12-07 08:03:13 中国食品报

  近年来工业化养殖模式风生水起。而鱼一定是从鱼塘、江湖或海洋里捕获的吗?答案是不一定,也可能是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鱼儿快速成长后,像工业品一样销往市场,收入或远超鱼塘养殖。有渔业养殖户开始讨论,工厂化养鱼是否值得一试。

工厂化模式收益可观

  四川某养鱼企业用工厂化模式养殖脆贵妃鱼,可实现亩产6万公斤,亩收益在200万元以上。

  在浙江,某生态养殖园将传统育苗全部改成工厂化育苗,一个占地面积只有15平方米的养殖桶的鱼苗产量比以往5亩鱼塘的产量还要多。

  河南某养鱼基地,鱼养在温室大棚中,42个直径3.3米的圆形水池整齐排成两列,鱼就养在这些水池里。“养鱼车间”共放养鲈鱼7万尾、黄颡鱼10万尾、鲑鱼2600尾、沙塘鳢4000尾、裸鳢5000尾。1个桶养鱼的数量约相当于666平方米田养鱼数量,产量可达到500—600公斤。基地的每个鱼池都安装有进水、进气和排水系统,三套系统直接联网。养殖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控制进水量、进气量,实现养鱼基地自动化管理,遇突发情况时,手机还可以自动报警。

  近几年来,中国渔业养殖技术不断在升级,工厂化养殖模式可谓是风生水起。

工业化养殖优点多多

  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快速提升,中国渔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表示,传统水产养殖存在规模分散、组织化程度低,装备化水平低等先天制约因素。

  有业内人士指出,全球气候的异常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大面积长时间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再加上环保施压,废水排放整治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网箱养殖及土塘养殖收益较差,长江流域的水产养殖业日益衰败,众多珍稀的水产品逐渐稀少,靠天吃饭的水产养殖模式走入了死胡同。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采用的是室内养殖的工业模式,因此不会受这样的极端天气影响。

  随着工业的急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枯竭。地下水位持续降低,自然降水大幅减少,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可大量节约用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着大量的病害侵扰,特别是区域性的网箱养殖。当一片水域被偶尔死亡的病鱼污染后,整片海域的水产养殖都可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种苗的退化、致病生物的基因多样化,传统水产养殖业在防治病害方面日渐突出,而大量用药的结果不仅导致致病病毒基因突变更难应付,更会造成周边水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高化学残留的水产品将会受到来自市场的强烈抵制。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影响中,水体污染影响着渔业养殖,因上游水污染而导致的死鱼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都促使着传统渔业养殖向工业化养殖转化。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工业化水产养殖有着多条优点,首先是低碳环保,同样的生物负载下,工厂化水产养殖所消耗的能量远远低于水产养殖所消耗的能量。同时没有养殖废水排出,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次是高密度养殖带来高效益,工厂化水产养殖所占的土地面积比传统水产养殖所占土地面积大大缩小,而养殖密度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工业化水产养殖不受到气候、水质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可以一年之中多轮下苗,做到不间断销售、反季节上市、节假日集中销售等,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相对封闭的养殖空间能有效隔离病害和控制病源的侵入,大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爆发风险。最后,由于集约化及自动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工厂化养殖靠科技

  工厂化养鱼的前景非常诱人,它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需要的水面资源少,而产量却很高,且不受季节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工业化养鱼,前景诱人但需谨慎,工厂化养鱼的概念很多年以前就已出现,为什么至今没有大面积推广?养殖的能耗问题、高密度养殖的污染处理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工厂化养鱼的发展。在工厂化养猪的时候,人们不用为猪的呼吸而操心,技术控制的弹性余地大,但工厂化的高密度养鱼,分分秒秒都要留意水体的含氧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鱼粪,随时需要清理,一个环节出差错,亏损就在所难免。

  大连海洋大学副教授庞洪帅提出,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数据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相较于传统鱼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的高密度环境,水质的变化更为快速和复杂,风险也相应提升,所以对水质以及鱼类健康数据的及时掌握,是降低风险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工厂化养殖对管理的要求更高,需要以科学、严谨的管理流程来实现高效的运营,比如饲料的投放计划会牵涉到仓库、采购和养殖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这种情况下,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的效率优势就脱颖而出了。

  智慧渔业整体解决方案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生产管控和信息化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它面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基地。智慧渔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能够帮助水产养殖基地提升水产养殖生产的精准性、科学性,提高管理的效率,提升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能力和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推进了水产养殖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王佳仪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1年12月07日06版)

(责编:王佳仪)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