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学者如何开展肠道菌群领域研究?

2022-05-03 07:00:00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投稿到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增加很快,种种迹象都反映出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得非常迅速。”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近日表示,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都比较迅速,对在近几年才开始进入肠道菌群相关领域开展工作的年轻学者,赵立平分享了一些经验。

  “首先,所有的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都必须回答因果关系问题。”赵立平解释道,比如,生病的人和健康的人菌群是不一样的,但是,是疾病令菌群变得不一样了,还是因为菌群不一样让人得病了?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因果关系是学者研究价值的体现之一。学者在设计实验时,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不能局限在描述性的层面,不能局限在对一组病人和一组健康人做对比。

  在数据分析方面,要注意一个新的趋势——不再参考数据库。赵立平表示,现在通过对DNA进行大规模测序的技术,可以帮助学者获得关于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信息。但是,目前分析数据的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缺少创新性。

  赵立平解释道,很多学者分析数据时把序列和一个数据库做比较,如果和数据库里已知的东西相似性超过一定的阈值,就给它同一个名字。这个样品里面也有这个菌,或者也有这个基因,然后把样品里面的这些能够定名的基因,或者能够定名的微生物,全部都定了名之后,再对它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者只能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的东西,因为数据里面肯定有一部分序列属于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微生物,学者拿它的DNA序列信息去和数据库比较,那些不能和数据库里的序列足够像的序列,既不能给名字也不能定功能,按照现在的分析流程,就会被“扔掉”。

  “虽然序列数据是完整的,但在分析时却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足够像,能给名字、定功能的序列,这些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分析。另外一部分,因为是新的数据,别人没研究过,所以新学者也不研究。”赵立平表示,这样人为地把真正有创新性的、可能会有新发现的数据丢掉,只研究和别人研究过的东西像的那部分序列,阻碍了研究的创新发展。“这其实是过去十几年,基于DNA测序数据的微生物组研究最致命的缺陷。”赵立平表示。

  “所以,如果是最近才进入这个领域或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学者,建议不要走老路,不要通过参考别人的数据库来决定分析什么或不分析什么。”赵立平如是说。

  此外,要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到微生物组或者肠道菌群研究里。赵立平解释说,因为不同的细菌,分类地位不一样,可以合在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所以要看哪些细菌会合作形成一个功能群,影响人或者动物的健康。找对了功能群,找到真正与健康关系比较密切的、影响比较大的那些菌,进而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才有意义。

  “对于准备要进入或者刚刚进入该领域时间不久的学者,建议不要参考数据库,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把它当成生态系统去研究,要看谁和谁是一个生态功能群,而不要因为它是一个属,或者一个科的细菌,就把它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肠道里面的细菌不是按照我们对它进行的分类地位来进行活动的,而是按照它们之间的生态学关系进行活动的。”赵立平表示。

  (来源:TandF学术)

 

  《中国食品报》(2022年05月03日05版)

  (责任编辑:高娇娣)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