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除夕诗

2023-01-17 04:00:00 中国食品报

  有人曾经统计过,从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写于凤翔的《守岁》,至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写于惠州的《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的34年间,苏东坡共写过15首与除夕有关的诗。

想家

  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凤翔。苏东坡虚岁27。通过御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头一年过去,事业蒸蒸日上,还有贤妻幼子相伴,然而思乡之情切。除夕岁末,就写了三首《馈岁》《别岁》《守岁》。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於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流传最广的是第三首《守岁》,把即将逝去的时光比喻成一条游向深谷大蛇,拽它的尾巴尖儿也难留住。“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喧闹中,也流露出“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的淡淡伤感。

  蜀人自幼便饮茶。在凤翔,苏东坡发现玉女洞的水甘冽味美,宜酒宜茶,常遣人去打,又怕下人偷懒粗心,于是发明了“调水符”——破竹为契,自己和寺僧各藏其一,每次使人打水时,换另一个符以确保万无一失。

  其实苏东坡还曾与章惇同游玉女洞和南山诸寺,《宋人轶事汇编》记载二人过潭书壁时,绝壁万仞,横木架桥,章惇让苏东坡过,但他害怕不敢过,章惇神色不动、平步以过,在石壁上书下大字“章惇、苏轼来游”。回来时苏东坡搭着章惇的肩膀打趣说,子厚你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东坡答“能拼自命者,能杀人也。”当时的玩笑一语成谶,章惇后来当了宰相。离开凤翔的第二年,夫人王弗病逝,长子苏迈6岁。

加班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34岁的苏东坡任杭州通判。除夕那天本应该早点回家,没想到要加班审犯人。苏东坡一时恍惚,觉得自己和堂下之人,皆为囚犯——你“囚”于国法,我“囚”于职场,你为口粮,我为薄禄。

  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在这里与苏东坡往来的有很多朋友,比如了元、参寥、吴复古。苏东坡不喜欢卢仝说的三碗搜枯肠,他想要吃饱了睡个懒觉和朋友们点一碗茶,这年写了《试院煎茶》:“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独行

  北宋熙宁五年(1074年),苏东坡还在杭州,冬至那天他独自一人去了吉祥寺,一座以牡丹闻名的寺庙,写下“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十几天后再至,写下“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新年将至,苏东坡为何独游没有牡丹的吉祥寺,无从得知。

后十余日复至

东君意浅著寒梅,千朵深红未暇裁。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出差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36岁的苏东坡奉命往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赈饥,除夕夜宿常州城外运河边。

除夕之夜宿于常州城外运河边之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除夕之夜宿于常州城外运河边之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苏东坡受命在外,不能与家人共度除夕,连住处都没有,要在河船里凑合一宿,忧愁得无眠,“重衾脚冷知霜重”的凄冷可以想象。

要饭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苏东坡被贬惠州,生活十分清苦,除夕与吴复古一起吃竽头充饥。

除夕访子野吃烧竽戏作

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

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

  该诗借用《唐书》记载的懒残和尚烧芋给李泌吃的典故自嘲。南荒之地,饮食不惯吗?苏东坡说羊脊骨做好了,能吃出“烤蟹螯”的滋味;艰苦吗?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在儋州他仍然热心美食,学习土语,盖房、造墨,长子苏迈陪着,仍然有朋友苦苦渡海来探望他。在儋州,苏东坡见了弟弟子由最后一面;在儋州,写下那首茶诗杨万里激赞 “一篇之中句句皆奇”的《汲江煎茶》。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吉木)

 

  《中国食品报》(2023年01月17日08版)

  (责编:高 娜)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