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全面振兴新突破大有可为

2024-04-24 08:18:59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高娇娣

  吉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工业化起步早,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振兴发展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视察吉林,提出“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要要求,为吉林全面振兴擘画了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国新办4月2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表示,吉林牢记嘱托,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使命,推动振兴发展步入“上升期”“快车道”。新时代新征程上,吉林厚植历史底蕴,传承奋斗基因,全力“补考”“赶考”,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待发。

  立足禀赋优势,打造万亿级现代化大农业

  在中国的“粮食版图”上,吉林无疑是“优等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的吉林,有广袤的平原、连片的土地,具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先天优势。

  吉林已经连续几年粮食产量突破800亿斤,去年达到837.3亿斤,总产跃升至全国第四,单产稳居粮食主产省第一,粮食商品率超过90%、调出率超过50%。

  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吉林将承担全国1/5的任务,增产200亿斤,让国人的饭碗里装进更多“吉粮”。在胡玉亭看来,这是吉林进一步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应有担当。

  那么,吉林下一步将如何扛稳这一重任?胡玉亭表示,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吉林,靠的是“四良一智”。

  第一个“良”是扩良田。通过“藏粮于地”,增产86亿斤。吉林有近1亿亩黑土地。以此为基,吉林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行保护性耕作新模式,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改造提升中低产田,今年吉林要建设1千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力争率先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扩大农业生产空间,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

  第二个“良”是育良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通过良种提升单产,增产60亿斤。吉林大力推动种业振兴,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关键品种育种平台,育繁推一体化扩大良种使用。

  第三个“良”是用良机。通过机械化作业提效减损,增产3亿斤。吉林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接下来,主攻方向是研制开发高端智慧农机,包括平原适用的“大马力”农机,丘陵好用的小型农机,还有一些填补空白的新型农机,特别是无人驾驶农机。

  第四个“良”是施良法。通过新技术新服务,增产75亿斤。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每亩可增产30%。推广社会化服务,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最后是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业数字化平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破解“土壤密码”,拓展“吉林一号”卫星在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气象服务方面的应用场景,为现代化大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吉林有信心保持粮食增产的良好势头,今年吉林预计粮食总产量可以实现880亿斤,2030年产量有望突破千亿斤。”胡玉亭表示,目前吉林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地位更加巩固,吉林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立足吉林禀赋优势,做好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治理两篇文章,推广智慧农机、生物育种,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打造万亿级现代化大农业。

  兜牢民生底线,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是关系民生福祉的一件大事。近期,吉林的老年餐厅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吉林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具体动作,为各地解决急难愁盼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蔡东介绍,吉林有600万左右的老年人,约占全省人口的1/4。吉林已经建成了一批老年餐厅,切实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未来吉林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需求比较多的城乡社区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老年助餐”只是吉林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蔡东表示,吉林每年在民生实事方面的财力投入都在增加,目前新增财力的70%以上都用于民生保障,目标是加快补齐短板,兜牢民生底线,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吉林就是要把‘群众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用情用心用力做好,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蔡东表示,今年,吉林将围绕社会保障、养老助老、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实施25项民生实事,重点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群众获得感强的惠民实事。

  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去年,吉林全省GDP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而这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离不开市场主体不断释放活力与潜力。

  蔡东表示,近年来,吉林以数字化赋能促进营商环境改善、以营商环境的优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而营商环境的变化,又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吉林还将组织实施“营商环境优化重点行动”,确定40项具体攻坚举措,从“关键小事”抓起,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一流营商环境。

  吉林省副省长李国强表示,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民营经济活,吉林才能兴”。通过在政策上讲“创新”、在服务上讲“贴心”、在主体上讲“扩量”、在赋能上讲“提质”,去年吉林省经营主体增长14%,吉林省每千人经营主体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科技型企业增长15.36%,中小型科技企业增长72%,位居全国第一。

  胡玉亭表示,吉林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放开搞活、赋能增效,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不见面审批”,让“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东北亚合作枢纽。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吉林有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全国第一。

  “过去吉林有两个大的森林工业集团,同质化竞争,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吉林通过‘融合、整合、化合’的改革,整合为一家森工集团,做强生态保护提质、制品加工、林下经济、饮料饮品、休闲度假等主导产业,剥离非主营业务,企业运营进入良性轨道,今年营收利润都有大规模增长。”胡玉亭表示,吉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避暑胜地,力争到2027年旅游收入突破万亿元。

  “吉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吉林的生态,积极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胡玉亭介绍,一方面,加快生态强省建设。吉林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五大水系纵横全境,长白山是中国的六大林区,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长白林海”“东北水塔”和“物种基因库”。吉林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近年来,森林延绵、草地连片、湿地镶嵌、错落有致的生态格局已经形成。吉林西部的查干湖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冬捕奇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实施查干湖保护开发工程,还林、还草、还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获评为5A级景区,成为吉林旅游又一“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吉林持续提高生态“幸福指数”。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民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屡创新高。吉林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3%左右,这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长白山地区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4万个。现在,“吉林蓝”已经成为幸福的“常态色”,干净、美丽、宜居乡村遍布吉林大地。

  胡玉亭表示,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科教人文优势是吉林的“创新源泉”,绿色是吉林的“生态底色”。新时代新征程上,吉林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全面振兴新突破大有可为。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24日01版)

  (责编:高娇娣)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