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小蓝花” 助力健康老龄化

2024-03-27 08:39:02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刘艳芳

  “养老,不仅仅是增加生命的长度,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在这里,‘小蓝花’应该有更大的支持作用。”3月22日,在市场监管总局特食司指导下,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CNHFA)主办的“绽放小蓝花,公益千万家”特医食品科普宣传活动走进北京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特食司和新闻宣传司相关领导、特食司婴配食品注册处相关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代表,行业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就“小蓝花”的临床应用、科普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特医食品的科学认知,在解决老龄化与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带来的营养问题时,让“小蓝花”真正发挥其作用。

  临床营养师:

  特医食品的营养作用是经过科学验证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以及营养、心理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国家战略,在我国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及营养不均衡导致疾病发生的背景下,特医食品深受投资领域关注。事实上,越来越多来自各科室的医生及临床营养师认可特医食品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天数等,但是消费者对此认知程度并不高。“用上的人都知道好,我特别愿意让大家能够了解特医食品到底有什么用、什么人能够获益。”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教授说,“80多岁的老年人,营养越来越差,吃得越来越少,就属于特医食品能够高度改善的情况。还有庞大的肿瘤人群、透析人群,这些病患往往伴随着营养不良。遗憾的是,到现在60%营养不良的住院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刘英华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在衰退,尤其是在消化系统方面,表现为咀嚼功能下降(超过70%的75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进食欲望下降,代谢改变,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进食量减少,吞咽困难(脑卒中和老年痴呆是常见原因);消化吸收不良,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有些人原本能喝牛奶,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喝不了了,这并不一定是乳糖不耐受,可能是分泌蛋白酶的能力下降,酪蛋白的分解能力下降,喝豆浆、喝牛奶、吃牛肉,就会胀肚不舒服,随之越来越喜欢喝粥吃面条,就会导致一些营养素和能量摄入降低。

  “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导致老年人群的营养不良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纯粹的营养不足,要么是营养过剩、代谢异常。而且,这种营养过剩完全不同于年轻人的超重肥胖,不太好处理,需要在能量均衡的前提下,再去补充相应的蛋白质、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才能够保证机体达到一个很好的营养状态。”刘英华指出,借助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住院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提高住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多老年人说,我做点糊糊或者买点八宝粥喝一喝,算是口服营养补充吗?并不是,口服营养补充,指以增加营养摄入为目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等的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营养制剂,加入饮食中或单独服用的营养支持方式。特医食品就是口服营养补充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但是,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通常意义上的“营养品”。“我们的调查发现,患者出院后进行营养补充时,52%选择蛋白质粉,51%选择维生素与矿物质,还有买西洋参(27%)和灵芝孢子粉(22%)的,只有11%的人选择肠内营养粉。”陈伟说,“我们希望提高公众的认知,因为特医食品的营养作用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实打实的。”

  监管部门: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产业创新发展

  就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会而言,特医食品意味着一个巨大的蓝海、一条热闹的赛道,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175个特医食品注册,其中,特医婴儿配方食品49个,全营养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125个,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1个。去年年底,在进一步严格注册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新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强化原料管理,细化各类氨基酸原料的使用范围、质量规格、生产原料及工艺、检验方法等要求,旨在从源头保障最终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鼓励产品研发创新,更好地满足临床营养需求。

  新《办法》的修订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既总结特医食品注册管理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又考虑支持特医食品产业今后的创新发展。相较于老《办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变化。一是严格注册要求,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调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能力、法律责任和义务,夯实申请人主体责任;明确产品不予注册情形;增加注册产品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产品临床效果。二是支持企业创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设立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将罕见病特医食品、临床急需的新类型特医食品的审评时限从正常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优先安排开展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加快产品上市进程;明确电子证书法律效力,服务企业便利化。

  北京市目前有特医食品经营企业3300余家,还没有特医食品生产企业。去年11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场监管总局78号令《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牵头会同天津、河北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制发了《京津冀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特医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无需备案,医疗机构可以作为备案人办理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并进一步精简了许可材料,统一将京津冀三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特食处宋子玉介绍,现行的北京市禁限目录将特医食品列为除外,不再对特医食品生产行业采取禁止新建和扩建的限制,部分区还出台了鼓励性政策。不少企业咨询,表示有开展特医食品生产经营的意愿。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设立了专业帮扶小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培训、座谈答疑,或直接到车间进行帮扶指导,助力企业发展。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在市场监管总局特食司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监管、全面优化服务,维护首都良好的特医食品市场秩序,保障特医食品安全;同时,充分发挥北京优势,建立政府、行业协会搭台,科研机构参与,企业共享的平台模式;将特医领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形成生产力,大力推动特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蓝花”在首都盛开绽放。

  行业企业:

  发力科普宣传,提高需求端认知

  在此次活动中,CNHFA发布了“小蓝花”系列公益手册和宣传海报。

  为了指导特医食品企业规范标识,引导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消费者科学合理使用特医食品,2022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特医食品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标志“小蓝花”。凡是经过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批准的特医食品,都可以在主要展示版面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标识“小蓝花”,更加便于公众识别、记忆。

  为做好特医食品“进社区、进医院、进药店”消费者教育活动,CNHFA组织专家学者编纂了“绽放小蓝花,公益千万家”科普手册,作为“3·15食话说”活动的重要组成,为特殊食品的科普宣传提供有力参考。CNHFA执行副会长厉梁秋说,希望通过网络实体和线下渠道将海报和手册向社会传播。之后,协会还将多方面发力特医食品的科普宣传。一是邀请10位名医,围绕10个特医相关问题,录制《名师讲特医》视频,制作专辑后在协会新闻传播专委会所在的官方微信上进行推送。二是与全国食品学院思政联盟合作,组织“大学生特医食品AI海报大赛”活动,发动相关专业学生做好特医食品科普教育。

  CNHFA特医食品分会轮值主席顾欣鑫表示,目前特医食品的需求和供给尚不平衡,作为生产企业,不光关注产品高质量的研发,还有特医食品进入医疗机构或是社区医院的路径问题,她呼吁更多的企业和相关方广泛科普特医食品,提高需求端的认知,共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食品报》(2024年03月27日03版)

  ( 责编:王佳仪)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